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x-2027年)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着眼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为指导,深入贯彻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和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二、目标任务

  根据规划,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显著成效,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批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确保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宽带网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

  ●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防止返贫机制更加健全。

  ●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以上,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 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格局。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明确了以下重点任务:

  ●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突出问题,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保障农民住房安全,提升农村居住品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民参与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逐年递增。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用地保障,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 强化人才支撑

  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就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农村人才待遇,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 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定期对各地各部门进行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纳入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五、结语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以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为您精心整理准备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美文,但愿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您还可以搜索到更多与《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相关的美文。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相关关键词:振兴 乡村 规划,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修改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