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时代环境变迁,形式变化多样,表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其本质决定其不会在短时间内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表现方式上由显性直白向迂回隐性转变、议题设置上更加“学术化”,必须注意新的时代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新样态。借助互联网输出,以网络化样态示人。1994年我国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正式接轨,3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信息技术的“追随者”到“引领者”,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近11亿人。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让历史虚无主义“发现”了新的渗透领域和散播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便与互联网结合,通过设置不良舆论议题、变换舆论传播形式散播错误史观、错误史实。20xx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愈发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场域,历史虚无主义渗透领域也随之发生转移,在社交软件、直播平台、游戏类APP中散播错误历史信息,诱导不明真相的群众陷入历史谬论中。近年来网络上带节奏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否定中国近代以来进步革命历史、抹黑英雄人物等现象明显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已经退场,而是隐匿于互联网营造的空间、渠道中,以隐蔽性表现、碎片化叙事和日常化渗透等网络化新样态继续存在。

  一、隐蔽性表现:从公开对抗到隐秘渗透

  历史虚无主义的隐蔽性表现主要体现在其不再直接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而是采取更为隐秘的方式进行渗透。这种隐蔽性首先表现在语言表达上。以往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使用激进的语言直接攻击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而现在他们更多地选择使用看似中立、客观的语言来掩盖其真实意图。例如,一些文章表面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学术研究”,但实际上却通过选择性引用资料、断章取义等方式,误导读者对历史的认知。这种隐蔽性不仅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更难以被察觉,也增加了对其治理的难度。

  ,隐蔽性还体现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传统的媒体平台如报纸、杂志等由于受到严格的审查机制,已经不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传播阵地。相反,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络论坛等新兴媒体成为了其新的温床。这些平台的用户基数庞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且监管相对薄弱,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匿名化的网络社区中,历史虚无主义者可以更加自由地发表观点,而不必担心身份暴露或受到法律制裁。

  隐蔽性还体现在受众的心理层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年轻一代逐渐成为网络主力军,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误导。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通过制造热点话题、引发争议等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历史观。这种隐蔽性的渗透方式,不仅削弱了年轻人对正确历史认知的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社会的整体价值观。

  二、碎片化叙事:从宏大叙事到零散片段

  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新样态是碎片化叙事。传统的历史叙述往往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旨在通过完整的事件链条展现历史发展的脉络。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惯也随之改变。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了这一趋势,将历史事件切割成一个个孤立的片段,通过碎片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碎片化叙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短文、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历史事件简化为几个关键节点或片段,忽略其背后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因果关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快速吸引眼球,但也极易导致人们对历史的片面理解。例如,某些短视频平台上的历史解说视频,往往只选取某个特定的历史瞬间进行放大解读,而忽略了整个事件的全貌,从而误导观众对历史的真实认知。

  另一种碎片化叙事的方式是通过制造对立和冲突来吸引关注。历史虚无主义者善于挑起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或是不同历史人物之间的矛盾,以此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讨论。这种对立式的叙事方式不仅割裂了历史的连续性,也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对立情绪。例如,一些文章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状况,刻意突出负面因素,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从而引导公众产生对当前社会的不满情绪。

  碎片化叙事还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解构上。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个人生活细节进行放大解读,试图将其塑造为普通人甚至反面角色,从而消解其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这种方式不仅破坏了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也削弱了社会对英雄精神的认同感。例如,一些文章通过挖掘革命烈士的私人生活琐事,质疑其革命动机,进而否定其历史贡献,严重损害了公众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日常化渗透:从特殊场合到日常生活

  历史虚无主义的第三种新样态是日常化渗透。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历史纪念日或重大事件期间进行宣传,而现在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这种日常化渗透不仅扩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范围,也使其更具隐蔽性和持久性。

  日常化渗透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通过娱乐化手段进行传播。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影视作品、网络游戏、动漫等娱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错误的历史观念融入到这些娱乐产品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的历史认知。例如,一些影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故意歪曲历史事实,美化反动势力,贬低革命英雄;一些游戏中则通过设定虚拟角色和情节,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使玩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错误的历史观念。

  另一个表现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论和行为进行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上发布带有偏见的历史评论,或是参与热点话题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传递给更多的受众。这种方式不仅使得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更加广泛,也使其更具互动性和感染力。例如,一些人在评论历史事件时,常常引用未经证实的史料或个人观点,误导他人对历史的理解。

  日常化渗透还体现在教育领域的隐形影响。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历史观的重要途径,但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却通过编写教材、举办讲座等形式,将错误的历史观念植入学生的头脑中。这种隐形影响不仅危害了青少年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某些地方的教材中出现了对历史事件的不当解读,或是对英雄人物的负面评价,这些内容不仅误导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也削弱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结语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样态,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和治理。首先,要强化网络空间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散布错误历史信息的行为。,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弘扬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公众的历史意识和辨别能力。,要注重教育领域的规范化建设,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最后,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如何写好一份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才简练、明确呢?以下是为您细致收集了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写作范文,但愿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一起仿效一下,您能够找到更多相关资料《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相关的范例。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相关关键词:虚无主义 三种 历史 新样态,开头,欢迎阅读参考!脱离文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