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先行地区经验做法

  (一)紧扣企业需求,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先行地区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理念,将民营企业家视为“自己人”,将民营企业的事视为“自己的事”。以“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积极为民营企业在政策上解惑、环境上解压、发展上解忧,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能够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针对辖区民营中小企业缺少“恒产”的情况,积极探索产业用地机制改革,首次尝试15家民营科技企业联合竞投总部用地、联建总部大楼,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南山区还创新提出一系列突破性改革举措,因企施策解决个性问题,集中批量化解共性问题,在全国首创多项先行先试的案例样本,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体系。

  东莞市则通过建设“企莞家”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随地登录,体验提诉求、查政策、享资金、看进度等便捷服务。目前,“企莞家”微信关注数超140万人,诉求办结率约99.5%,企业满意率近100%,“企业有问题就找‘企莞家’”,已成为东莞商界的共识。

  金华市依托浙江网建设“网上中介超市”,为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主体搭建了沟通桥梁,将环评编制、规划编制、工程设计、工程测绘等中介服务事项公开透明化,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可货比三家选择中介服务机构,全程无需见面,审批环节数字化,大大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温州市制定产业政策奖补资金兑现管理办法,将市区各类产业政策奖补项目纳入温州市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进行统一申报兑现,奖补项目从“申报、审批、公示、资金拨付”全流程采用线上限时办结模式,取消资金拨付前财务分管领导线下签字审批环节,电子审批单(含相关数据)可作为资金拨付、在线审计等依据,进一步提高财政奖补资金兑现效率,促进资金直达企业。

  (二)加强权益保护,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对民营企业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法治是最可靠的“定心丸”。先行地区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规范涉企检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201x年1月,华为诉三星侵犯知识产权案一审公开宣判华为胜诉,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意义。

  台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涉企柔性的指导意见》,建立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全面推行涉企柔性,对轻微违规“首次不罚”,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佛山市在全国首创“人工智能+双随机”监管模式,建立监管大数据资源库,归集各类涉企数据超过1.5亿条,自动判别市场主体风险状况,在此基础上,实行差异化检查,提高“双随机”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与改革前相比,对市场主体的现场检查率减少83%,对违法行为的发现率提升到86%,切实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三)厘清权责边界,构建亲而有度的政商关系

  先行地区树立“交友交心而不交利”的理念,敢于与企业家打交道、善于同企业家交朋友,与企业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实现了“亲而有度”与“清而有为”的统一。

  成都市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政商交往8条负面清单、10条正面清单,对公职人员参加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举办的洽谈交流会、陪同接待等活动作出支持性规定,旗帜鲜明鼓励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同企业家交朋友、为企业服务。

  温州市建立民营经济人士挂职制度,选派新生代企业家、“创二代”到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担任“亲清政商专员”,将政企沟通的主动权交给企业家,让企业家通过挂职当好部门与企业双向沟通的桥梁,进一步促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

  台州市定期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恳谈会,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涉企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畅通与民营企业家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二、有关启示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有为”的新高度、促进“有效市场”发育的新视角,更好地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作用,做到“有为”干在实处,支持民企“在点子上”,创造更优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一)更好发展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凝聚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尽快研究制定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三定”方案,明确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的职能定位。在本轮政机构改革中,统筹考虑整合和优化部门交叉职能,厘清相关部门职责边界,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

  二是完善工作调度机制。将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列入会会议、全市经济工作调度会议议题,定期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及时分析研判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将“万人助万企”、“千家民营企业评议营商环境”活动中收集到的不满意事例纳入监委问题清单,将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作为重点督查内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解读惠企政策,确保政策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每一家企业。建立健全政策咨询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二是优化政策制定流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意见,确保政策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内容,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简化政策兑现程序。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资金拨付效率。推广线上申报和审批模式,实现政策兑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强化法治保障,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合规经营水平。

  二是加强司法保护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对诚信守法的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和激励,对失信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惩戒,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增强政企互动效能

  一是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定期组织政企座谈会、恳谈会等活动,搭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倾听企业诉求,回应企业关切,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懂经济、善管理、能服务的高素质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创新政企合作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决策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引导,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法治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条件,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怎么写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才能规避错误呢?下文与大家收集整理的多篇《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模板怎么写,邀大家阅读参考,一起浏览吧,您同样可以搜寻更多相关内容《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相关的范例。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相关关键词:高质量 民营经济 调研报告 发展,格式,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助你无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