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就业联动,构建双赢互补新格局的思考

  推进高校基层与就业工作协同发展

关于党建就业联动,构建双赢互补新格局的思考

  一、明确联动建设的重要意义

  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基层组织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承担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强高校基层与就业工作的协同推进,可以更好地实现两者的统一性和互补性,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工作实效。

  高校基层和就业工作不仅服务于在校大学生,而且共同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工作通过基层支部等载体,引导员在就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学校的就业率。把培养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教育与工作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然而,当前两者之间的联动仍存在不足,一些高校学生支部存在工作开展理念不够清晰、缺乏联动措施、队伍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加以解决,以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二、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校基层与就业工作之间具备紧密联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部分高校学生支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理念不够清晰、缺乏有效联动措施、队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 入动机偏差:部分大学生的入动机存在偏差,在获得相应身份后未能从根本上理解和扛起员的责任和担当。毕业班员忙于找工作,对组织内部活动和建设的热情度下降,导致毕业生员在就业后未能充分发挥朋辈示范作用,未能为未就业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和求职建议,从而影响了和就业的整体工作。

  ● 支部联动不足:学生支部与教工支部缺乏联动,单一的理论教育或突击教育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错失了最佳的引导时间。活动以及就业指导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不能仅仅依靠毕业年级的突击。创新形式的支部活动可以让员教师在科学竞赛、学实训中培养学生积极就业的意识,引导帮助学生探索个人职业定位,寻求个人发展方向,将就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寓教于学。

  ● 管理松散:当前,基层工作以抓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主,对解决大学生学、就业等实际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为应对就业,对毕业班学生工作的要求和管理较为松散,导致部分学生员参与内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组织纪律观念开始淡化。部分高校基层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未能考虑毕业生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在就业实中得以发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也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就业质量。

  ● 思政教育缺失:高校在对毕业班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忽略对毕业生思政教育的继续推进,导致少数毕业班员对组织内部活动和建设热情度不高,毕业生员在就业后不能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从而影响了和就业的整体工作成效。

  三、探索联动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高校基层组织应积极探索与就业工作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两项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共赢。

  (一)优化工作理念

  高校基层组织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能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通过定期调研,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实际困难,制定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可以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会等形式,邀请优秀校友或企业代表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二)强化联动机制建设

  高校基层组织应建立健全与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加强学生支部与教工支部的协作,共同策划并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员导师制”,由员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建立毕业生员就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精准帮扶作用,为每位毕业生量身定制就业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服务;三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企业代表走进校园,开展招聘宣讲、模拟面试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丰富活动形式

  高校基层组织应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红色文化+专业技能”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接受思想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场所,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激发爱国情怀;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微课、短视频等线上产品,扩大宣传覆盖面,使更多学生受益。,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专门的活动,如“毕业季特别日”,让即将离校的学生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支持,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四)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基层组织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其持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跟走的决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缓解就业压力。要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升毕业生的思想素质,为他们的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总结与展望

  高校基层与就业工作的协同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明确联动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和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基层组织还需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开创与就业工作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关于党建就业联动,构建双赢互补新格局的思考》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下文分享《关于党建就业联动,构建双赢互补新格局的思考》,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关于党建就业联动,构建双赢互补新格局的思考相关关键词:党建 互补 联动 双赢 新格局,写作下载,但愿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让你飞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