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关于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现有100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76处,其中县城及集镇重点饮用水源地27处,所有水源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截至目前,已有19处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并获得批复,其余8处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定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县委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由县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和东皇街道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具体而言,渔溪坝水库作为县城主要饮用水源地,已设立界碑、界桩和安全围网,并新建截污沟;一级保护区内55户227名居民已整体搬迁,有效减少了生活污染源对水源的影响。渔溪坝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不仅保障了县城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为打造黔川渝结合部县域旅居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大茅坡水库和关门山水库的保护区治理方案正在制定中,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全县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水平。

  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xx省进一步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到xx年,全省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设施应基本完善,应急机制全面建立;一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污染源基本消除;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xx年,全省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加强,监测网络和应急机制完备;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二级保护区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整体大幅提高。

  对照上述要求,我县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面

  全县重点饮用水源地共27处,已划定保护区申报批复的有19处,尚有8处重点水源地未完成保护区划定申报工作。尽管部分水源地已设立了界碑、界桩并安装了围网,但由于这些设施使用年限较长,现已出现多处损坏,亟需进行修复和更新。,保护区划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程序复杂,进度相对缓慢,影响了保护区划定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水源地污染方面

  ● 生活污染
水源地周边及村寨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现象较为普遍,缺乏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关门山水库、塘房水库、桥头水库的一级保护区内仍有居民居住,其产生的垃圾和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对水源水质构成了潜在威胁。一些居民环保意识淡薄,未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增加了治理难度。

  ● 农业污染
一是大部分水源地保护区内普遍存在农业耕种和农村放牧等情况,导致水源地受到农药、化肥和农畜粪便等农业污染物的影响。如渔溪坝水库、金家沟水库、大茅坡水库等水源地周边的农业生产活动,给水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风险。二是部分水源地上仍存在集中饲养现象,如苦角坝水库的集中养鱼和塘房水库上游的集中养鸭,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影响了水质安全。

  ● 其他污染
多数水源地存在旅游、垂钓、捕捞、游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行为。这些活动不仅破坏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还可能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给饮用水安全带来隐患。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激增,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水源地治理方面

  全县重点饮用水源地共27处,但目前仅有渔溪坝水库一处实施了综合治理工程,其余水源地尚未开展实质性治理工作。由于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治理项目推进缓慢,难以满足当前环境保护的需求。,部分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未能充分发挥预期效果,导致治理成效有限。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全面提升我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保护区划定工作

  针对尚未划定保护区的8处水源地,应尽快启动相关工作,明确责任主体,简化审批流程,确保保护区划定工作按时完成。对于已设立的界碑、界桩和围网,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动保护区划定工作顺利进行。

  (二)强化污染源治理

  ● 加强生活垃圾处理
在水源地周边及村寨推广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模式,建设垃圾转运站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加强对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减少生活污染源对水源的影响。

  ● 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对于水源地内的农业耕种和放牧行为,要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恢复水源地的自然生态功能。加强对集中饲养行为的监管,严禁在水源地内从事养殖活动,防止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进入水体。

  ● 规范其他污染行为
加强对旅游、垂钓、捕捞、游泳等活动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行为规范,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增加巡查频次,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探索建立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调动各方参与水源地保护的积极性。

  (三)推进综合治理工程

  加大对水源地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确保各项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对于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注重治理项目的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还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治理成果得以巩固和延续。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实施,我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饮用水安全保障。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关于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关于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免费格式,欢迎阅读。关于县重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关键词:水源地 饮用 环境保护 调研报告 重点,如何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轻松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