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长在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推荐」
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讲话稿
(2025年03月20日)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既是对去年“精准矫正深化年”的总结复盘,也是对“智慧矫正提升年”的动员部署。刚才,6个县区作了经验交流,数据显示,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连续三年低于0.3%,这是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成果。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册对象中"90后"占比达42%,涉网络犯罪、新型经济犯罪人数同比上升17%,这些新变化对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以引领锚定方向,答好社区矫正“卷”
(一)从“国之大者”高度把握矫正定位
社区矫正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法治手段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矫正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县试点的“矫正+乡村振兴”模式,组织矫正对象参与农田管护,不仅有效落实了监管要求,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二、以法治思维筑牢根基,答好社区矫正“规范卷”
(一)在“立规矩”上严标准
去年,我们制定《社区矫正规范30条》,但执行中仍有“宽松软”现象。某司法所对违反规定的对象仅口头警告,导致其违规。今年要开展“规范化提升年”,重点抓好“三个统一”:统一调查评估文书模板,确保每一份文书都具备法律效力;统一矫情分析研判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统一奖惩标准尺度,维护的公平公正。5月底前,完成全市案卷"回头看",对违规案例通报问责,强化责任意识。
(二)在“守底线”上强监管
安全稳定是社区矫正的生命线。当前,“电子腕带”覆盖率达98%,但人机分离、越界预警处置不及时等问题依然突出。去年某对象利用技术漏洞脱管3天,暴露出智能监管的短板。为此,我们要推广X区“智慧矫正中心”经验,建立“三维监管”体系:日常监管“云端查”,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控矫正对象的行为轨迹;重点对象“实地访”,定期进行面对面核查;异常情况“联动处”,构建多部门协同处置机制。对涉黑涉恶、多次犯罪等7类高风险对象,实行“双周研判、三色预警”,确保监管无死角。
(三)在“强能力”上练内功
队伍专业化是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核心。全市现有社区矫正专职社工212名,其中法律、心理学专业仅占38%。今年,实施“青蓝工程”,选拔10名业务骨干带教新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开展“岗位练兵”,每季度组织文书制作、个别谈话等实战比武,提升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灌南县司法局“矫正教官制”经验,将退休法官、检察官纳入师资库,这种"借智借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以创新治理激发活力,答好社区矫正“民生卷”
(一)打造“矫正+”特色品牌
传统说教式矫正已不适应青年矫正对象的需求。去年,我们在灌云试点“沉浸式教育”,组织对象参与红色教育、非遗传承,再犯罪率下降2.1个百分点。今年要深化“一县区一品牌”战略:海州区打造“云端课堂”,利用VR技术模拟社会场景,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赣榆区推广“乡贤调解”,发挥老员、老教师作用,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开发区探索“企业矫正站”,与3家龙头企业共建就业基地,帮助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二)构建“社会协同”大格局
社会力量参与是矫正工作的“源头活水”。目前,全市有矫正志愿者1200余人,但作用发挥不均衡。要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意见》,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制度,对连续服务200小时的志愿者给予表彰,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矫正工作;培育5家专业社会组织,重点开展心理干预、家庭关系修复等服务。像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发的“心灵绿洲”小程序,已为237名对象提供线上咨询,这种“互联网+矫正”模式要推广。
(三)织密“数字赋能”智慧网
智慧矫正是未来发展方向。去年,市司法局投入300万元建设“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但数据整合不足,部门间信息共享率仅65%。今年要实现“三个联通”:一是内部系统联通,打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二是外部协作联通,与公安、民政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形成全方位监管网络;三是公众服务联通,开发面向矫正对象及其家属的移动端应用,提供政策咨询、心理辅导等便捷服务。
同志们,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司法局长在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推荐」》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司法局长在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推荐」》怎么写,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专业的模板。司法局长在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推荐」相关关键词:司法局 会上 矫正 长在 推进,范文,一起欣赏一下吧。让你的写作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