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会上的讲话

  目录/提纲:……

在全市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会上的讲话

  一、织密“情感关爱网”,让留守儿童心中有“暖”

  (一)建强“代理家长”队伍,填补亲情“空白区”

  (二)打造“心灵驿站”阵地,开通心理“疏导阀”

  (三)搭建“家校社”沟通平台,打通情感“连接道”

  二、筑牢“生活保障墙”,让留守儿童生活有“靠”

  (一)精准摸排底数,建立动态“信息库”

  (二)落实帮扶政策,织密生活“保障网”

  (三)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帮扶“向心力”

  三、守好“安全防护线”,让留守儿童成长有“安”

  (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打造校内“安全港”

  (二)强化家庭监护责任,筑牢家庭“防护盾”

  (三)构建社会协同防控,织就社会“安全网”

  四、夯实“教育支持基”,让留守儿童未来有“望”

  (一)保障教育公平,打通入学“便捷道”

  (二)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成长“加油站”

  (三)注重素质培养,点亮成长“星光道”

  五、健全“长效机制链”,让留守儿童保障有“续”

  (一)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制度“四梁八柱”

  (二)明确责任分工,拧紧责任“压力阀”

  (三)加强监督考核,用好考核“指挥棒”

  ……

  在全市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留守儿童,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变迁中特殊的_,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打拼,把对家的牵挂藏进行囊,而孩子们则守着电话里的叮嘱、日历上的归期,在成长路上独自前行。保障好留守儿童的权益,不仅是守护一个个孩子的童年,更是守护乡村的未来、守护社会的温度。这些年,我们在留守儿童关爱帮扶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孩子仍面临情感陪伴缺失、生活照料不足、安全防护薄弱等问题。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把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抓得更细、更实、更有温度,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社会的关怀。下面,我讲五个方面意见。

  一、织密“情感关爱网”,让留守儿童心中有“暖”

  (一)建强“代理家长”队伍,填补亲情“空白区”。亲情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替代的养分,要通过“代理家长”机制,为留守儿童搭建起“临时亲情港湾”。一方面,严格筛选“代理家长”,优先从村干部、教师、退休员、志愿者中选拔有爱心、有耐心、有时间的人员,明确“代理家长”职责,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心理需求,定期与孩子谈心聊天,陪孩子过节日、参加课外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另一方面,建立“代理家长”培训机制,邀请心理专家、教育工作者开展专题培训,教他们掌握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技巧、心理疏导的方法,避免因方式不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建立“代理家长”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孩子反馈、学校评价、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代理家长”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

  ……略…… 

  免重复摸排,提高工作效率。

  (二)落实帮扶政策,织密生活“保障网”。要将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到留守儿童身上,确保孩子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在经济帮扶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落实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困境儿童生活补贴等政策,确保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解决孩子的生活费用问题。在生活照料方面,对于无人照料的留守儿童,要通过委托亲属照料、村(社区)托管、学校寄宿等方式,妥善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确保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比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办寄宿制,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餐饮服务,配备生活老师,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村(社区)可以利用闲置场所建立“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后托管、生活照料等服务。在健康保障方面,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免费体检,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孩子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对患有疾病的留守儿童,要及时协调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减轻家庭的医疗负担。

  (三)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帮扶“向心力”。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生活保障工作,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通过捐赠物资、设立帮扶基金、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比如,组织企业为留守儿童捐赠衣物、书籍、学用品等物资;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爱心午餐”“暖冬行动”等公益活动,解决留守儿童的吃饭、穿衣问题;鼓励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看望孩子,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同时,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规范帮扶行为,确保帮扶效果。加强对社会帮扶资源的统筹协调,避免资源浪费,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精准传递到留守儿童手中。

  三、守好“安全防护线”,让留守儿童成长有“安”

  (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打造校内“安全港”。学校是留守儿童学、生活的重要场所,要把校园安全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为孩子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在硬件设施方面,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安装监控摄像头、一键报警装置,加固校园围墙、护栏,定期对校舍、消防设施、体育器材等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门卫值守、巡逻巡查、外来人员登记等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演练、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在放学、放假前,对孩子进行集中安全教育,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在日常管理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行踪,建立留守儿童考勤制度,对无故缺勤的孩子及时联系家长或“代理家长”,了解情况;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清理校园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小卖部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强化家庭监护责任,筑牢家庭“防护盾”。家庭是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不能因外出务工而忽视对孩子的安全监管。通过电话、微信、宣传册等方式,向外出务工家长宣传监护责任的重要性,提醒家长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安全情况;要求家长确定合适的委托监护人,并与委托监护人签订监护协议,明确监护责任和义务,确保孩子有人管、有人护。村(社区)要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指导和监督,定期走访委托监护人家庭,了解其履行监护责任的情况,对监护不力的委托监护人进行提醒、教育,必要时协助家长更换委托监护人。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安全预警机制,对存在安全风险的留守儿童家庭,及时进行预警,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孩子的安全。

  (三)构建社会协同防控,织就社会“安全网”。要整合公安、民政、卫健、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力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留守儿童安全防控体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集中区域的治安巡逻,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留守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一旦接到留守儿童失踪报警,迅速启动查找程序,确保孩子尽快被找到。民政部门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对遭受虐待、遗弃等情况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救助,安排临时照料场所,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卫健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对受伤、患病的留守儿童,优先进行救治,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留守儿童安全守护行动,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陪伴、安全宣传教育等,提高孩子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留守儿童安全防护知识、预警信息等,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留守儿童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夯实“教育支持基”,让留守儿童未来有“望”

  (一)保障教育公平,打通入学“便捷道”。要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原因失学辍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不得因留守儿童户籍、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拒绝接收孩子入学;对于随父母在务工地就读的留守儿童,简化入学手续,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入学。加强对留守儿童辍学情况的监测,建立留守儿童辍学预警机制,定期对留守儿童的就学情况进行排查,对有辍学苗头的孩子,及时开展劝学工作,通过家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在全市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会上的讲话》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目录 提纲:……  一、织密“情感关爱网”,让留守儿童心中有“暖”  (一)建强“代理家长”队伍,填补亲情“空白区”  (二)打造“心灵驿站”阵地,开通心理“疏导阀”  (三)搭建“家校社”沟通平台,打通情感“连接道”  二、筑牢“生活保障墙”,让留守儿童生活有“靠”  (一)精准摸排底数,建立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