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牢记苦难 开拓新局

  应该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我们深刻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学史、学自觉。一要在学史中筑牢忠诚。要通过反复学、深入学,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筑牢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如磐石的信仰。要深切感受作为马克思主义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卓越智慧、崇高精神境界、深厚为民情怀,对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护爱戴、看齐追随。特别要牢记“思想上的追随是最坚定的追随,思想上的看齐是最根本的看齐”,把学的过程转化为维护意识、维护行动、维护能力、维护效果统一的过程,将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要求贯彻到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各个环节上。二要在学史中强化使命担当。通读学这段史,我们可以鲜明感受到对国家、对历史、对人民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这段历史契机,雷锋、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以大寨和红旗渠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壮举,集中展示了和人民的精神风貌。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在这一新时代“赶考”中把握机遇、施展才能、建功立业。要从当下的每一件具体工作抓起,大干苦干实干,进一步营造只争朝夕、比拼争先的浓厚氛围,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三要在学史中提升发展理念。我们要以学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契机,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实践上的重大指导。

党员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牢记苦难 开拓新局

  四要在学史中践行群众路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顾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政策制定符合民意、工作推进贴近民心,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要在学史中坚持全面从严治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从规定破题,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再到深化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从严治的成效显著。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永远在路上,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持续深化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体系,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要严格落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要注重加强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引导广大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人的本色。

  六要在学史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学贯彻,特别是经济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七要在学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八要在学史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中国故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我们要抓住机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提高国际话语权。要积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要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九要在学史中加强的建设。的历史表明,只有不断加强的建设,才能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要按照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的建设质量。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功能,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的主张、贯彻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注重培养选拔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十要在学史中增强忧患意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告诉我们,成就来之不易,未来充满挑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学史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开创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党员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牢记苦难 开拓新局》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应该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我们深刻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学习党史、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