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学习教育研讨发言:"纪"在心中方能致远
纪学教育研讨发言:"纪"在心中方能致远
近日,印发了《关于在全开展纪学教育的通知》,对纪学教育进行专门部署。纪学教育,重在深学细悟、领会要义,贵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广大员干部应以此次学教育为契机,搞清楚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真正让“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成为护航成长、行稳致远的坚实保障。
一、学出“原味”,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中助“成长”。开展纪学教育,“学”是前提、是基础,员干部学的是否深入、是否到位,决定能否理解到位、落实到位。要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以学最新修订的《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为首要任务,在学条例的修订背景,新增修改内容方面“用真心学”“带责任悟”,搞清楚“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弄明白“应做”与“必做”的要求,把遵规守纪印刻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要创新载体形式、提升学效果,力戒“雨过地皮也不湿”,综合运用清风讲堂、以案释纪、政参观等“沉浸式”学方式,推动入脑入心、触及灵魂,增强对纪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筑牢忠诚。要让纪学教育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围绕岗位职责、具体工作、政风险等融会贯通学、全面系统学,深化理解运用,切实把学成果转化为引领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悟出“辣味”,在体检、忠言逆耳中强“体魄”。纪律是管治的“戒尺”,也是员干部约束自身言行的标准和遵循。大量案例表明,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只有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才能行有所止、欲有所制。要经常性开展“体检”,对照章规纪、对照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自我扫描”,善于找“短”揭“丑”、深挖问题“病灶”,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决心纠正偏差,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彰显担当新作为。要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防微杜渐、层层设防,在欲望前“知止”,在行动上“守纪”,做到心中有戒、行中有矩,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失范,始终保持人的本色。
三、践出“实味”,在躬身践行、知行合一中显“担当”。纪学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践,关键在于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广大员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纪,把纪律意识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要强化责任担当,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真正把纪学教育的成果体现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同时,要持续深化建设,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严出“铁味”,在严明纪律、严格执纪中树“威信”。纪是刚性的,执行纪必须严肃认真、毫不含糊。各级组织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确保纪执行到位。要强化执纪问责,对违反纪的行为,不论涉及何人,都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要通过典型案例通报、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同时,要关心爱护干部,帮助他们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能力上解难,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履职尽责。
五、融出“新味”,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学“致远”。纪学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广大员干部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思路,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积极探索纪学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网络学平台,开展在线学、互动交流等活动,提高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提炼规律,及时将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纪学教育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纪学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广大员干部要以此次学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党纪学习教育研讨发言:"纪"在心中方能致远》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党纪学习教育研讨发言:纪在心中方能致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对党纪学习教育进行专门部署。党纪学习教育,重在深学细悟、领会要义,贵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搞清楚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真正让“学纪、知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