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村“两委”班子运行现状专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村“两委”运行工作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明年换届打下基础,根据组织部安排,我部就村改后全县村“两委”运行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某县村“两委”班子运行现状专题调研报告

  一、运行状况

  (一)基本情况

  行政村基本情况。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XX县共有建制村515个,村民小组5061个。改革后,共减少建制村239个,减少比例46.4%,现有建制村276个,其中,涉改村222个、未涉改村54个。此次改革不仅优化了村级建制结构,提高了行政效率,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合并,减少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促进了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对村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职责,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2.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组织方面,设村支部54个、村临时支部222个,村支部(临时支部)委员设3名的村260个、设5名的村16个,支部委员应配860名;村委员会方面,设村委会45个、村临时工作委员会222个,村委会(工作委员会)委员设3名的村202个、设5名的村74个,村委委员应配976名。因有469名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实配村“两委”成员1311名,从性别看,女性198名,占15.1%,男性1113名,占84.9%;从年龄看,平均年龄50.6岁,35岁以下的90名,占6.9%,35—45岁292名,占22.3%,45—55岁499名,占38%,55岁及以上的430名,占32.8%;从学历看,初中及以下504名,占38.4%,高中(中专)647名,占49.4%,大专及以上160名,占12.2%。这些数据反映出当前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构成较为合理,但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趋势仍有待加强。为此,县委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优秀青年到农村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3. 村常职干部情况。村干部职数按3-5职设置,其中,未涉改的38个非贫困村设3职、未涉改的16个贫困村设4职,涉改村户籍人口3000人以下的148个村设4职,户籍人口3000人以上的74个村设5职,应配村常职干部1140名,实配村常职干部1112名,村组织、村委会主任“一肩挑”229名,占83%。从性别看,男性962名,占86.5%,女性150名,占13.5%;从年龄看,平均年龄49.5岁,35岁以下的78名,占7%,35—45岁264名,占23.7%,45—55岁456名,占41%,55岁及以上的314名,占28.3%。村常职干部是村级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村“两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因此,县委不断加强村常职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他们在新的岗位上能够胜任工作,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村“两委”班子和常职干部的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年轻干部比例偏低,35岁以下的村“两委”成员仅占6.9%,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工作的活力和创新力。二是高学历人才不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两委”成员仅占12.2%,制约了村级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部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应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时,部分村干部显得经验不足、方法单一,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二)工作机制尚需完善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虽然村“两委”运行机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村“两委”班子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工作效率。二是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缺乏了解和支持,影响了村级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村“两委”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顺畅,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政策的效果。

  (三)服务群众能力有待提升

  村“两委”作为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和服务于广大村民,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然而,调研发现,部分村“两委”在服务群众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是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村干部对村民的需求不够关注,服务态度冷淡,影响了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二是服务能力有限,部分村干部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影响了服务效果。三是服务设施不完善,部分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通过公开选拔、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到农村工作,逐步提高年轻干部的比例,增强村级工作的活力和创新力。同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成为村级工作的骨干力量。

  2.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培训,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工作实务等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特别是要注重提升村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完善工作机制

  为确保村“两委”工作的高效运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村“两委”班子的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健全村“两委”内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 健全沟通机制。建立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设立意见箱、开展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村民关切,增强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3. 强化协调联动。加强村“两委”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同时,建立健全村“两委”与其他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发展。

  (三)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为提高村“两委”服务群众的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服务意识。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关心村民的需求,积极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 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村“两委”干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特别是要注重提升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农业技术、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

  3. 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入,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建立健全村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村民办事,提高服务效率。

  村“两委”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以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强村“两委”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某县村“两委”班子运行现状专题调研报告》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某县村“两委”班子运行现状专题调研报告》模板,助您在撰写时把握细节。某县村“两委”班子运行现状专题调研报告相关关键词:班子 调研报告 现状 两委 运行,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助你无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