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到202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县委、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将其列为“一号工程”及首要任务,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阶段性成果。县政协将视察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九届第十九次会的协商议题,成立了由经科委、调研室牵头,部分委员参加的调研组,深入全县各乡、村集中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某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委、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7.4万户、20.3万人减少到201x年初的1.5795万户、3.9775万人。减少了5.8205万户,16.3225万人。

  (一)如期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201x年初,经过开展“回头看”工作,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1753户、56597人。经过全县上下的艰苦努力,截止到201x年底,全县37个贫困村摘帽,17360人实现脱贫,超计划完成脱贫人口2860人,全县28个乡镇均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脱贫任务。脱贫成果在全省交叉互检工作中排名第一。

  (二)独具特色的“xx脱贫模式”取得成功。近几年,我县探索了“强支部+脱贫合作社+弱劳动力”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强支部+脱贫合作社+弱劳动力”脱贫模式普遍推广。在脱贫工作中,有些贫困户身患疾病,只能从事些轻体力劳动。这些人既不符合低保户标准,也不具备务工能力,不能独立完成家庭脱贫项目。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我县率先摸索出“强支部+脱贫合作社+弱劳动力”脱贫模式并在石佛乡梅杖子村试点成功。该模式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成立脱贫合作社,吸纳弱劳动力参与合作社的生产和管理,不仅解决了弱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增强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2个乡镇推广了这一模式,惠及近20xx名弱劳动力,成效显著。

  (三)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一是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补助,确保他们不因贫失学辍学。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聘优秀教师、培训在职教师等方式,提升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推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四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以上措施,我县的教育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大幅提高,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金融扶贫创新机制。为解决贫困人口融资难的问题,我县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新路径。一是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机制。与金融机构合作,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支持他们发展生产。二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出资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贷款损失进行补偿,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三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贫困户信用档案,定期评估信用等级,对守信贫困户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四是推广保险扶贫。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发适合贫困人口的保险产品,如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减轻贫困人口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通过这些举措,我县的金融扶贫机制日益完善,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的资金压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

  (五)光伏扶贫点亮希望。光伏扶贫是我县扶贫开发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在贫困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一是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优先选择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扶持贫困家庭。二是实施户用光伏扶贫。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帮助其安装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收益归农户所有,增加其稳定收入来源。三是加强运维管理。成立专门的运维管理机构,负责光伏电站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服务,确保电站长期稳定运行。四是拓宽收益分配渠道。除了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外,还将部分收益用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一是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一些贫困户缺乏改变现状的信心和勇气,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影响了脱贫效果。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县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产业单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人才短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现象,缺乏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人才,影响了扶贫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水平。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贫困人口因病、因残等原因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脱贫,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加全面的兜底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按照、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通连接城乡的“最后一公里”,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四)强化人才支撑。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加大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降低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同时,探索建立防贫长效机制,防止已脱贫人口因各种原因返贫。

  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关于某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关于某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愿为您的文案创作提供精准的策略。关于某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相关关键词:精准 扶贫 调研报告 某县 工作,开头,欢迎阅读参考!脱离文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