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三)
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一、准确把握形势任务
(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改变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县域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县域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注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智慧增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确保县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我国总体的供需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近年来,我国的供需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适应这种供需格局的变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具体而言,县域经济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还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支撑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重大改变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成为最宝贵的财富,制度创新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所在。
为此,县域经济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和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障碍,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要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驱动我国增长的底层逻辑发生重大改变
过去40多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生产效率。但发展到了今天,工业化已经总体进入减量阶段,城市化已经总体进入收缩阶段,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开始发生重大逆转。未来的根本出路只能是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的更新提质,以实现中国经济的精明增长,否则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城市空置。
为此,县域经济要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要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更新提质,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公共服务、重构县域城市商业生态等措施,实现城市的内涵式发展。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五)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过去40多年来,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所依靠的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高技术优势尚未形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面临严峻的“双层挤压”国际竞争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对中国进行系统性遏制打压,意图阻止中国获取高技术的能力,阻断中国工业的高级化进程,甚至迫使中国的低端工业大规模转移,我国面临的“转型迟滞、产业空心”风险明显增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县域经济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更高水平融入世界经济循环。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扩大内需市场规模,提升国内市场对全球资源的吸引力;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增强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统筹做好“四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立体推动县域工业化
县域工业要有4.0,也要有3.0、2.0甚至是1.0;既要发展新兴产业甚至是未来产业,也要保留和发展传统产业特别是优势传统产业。当前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推进园区管理和运营模式改革,探索政机构与园区管理机构合二为一等管理模式,切实降低园区运行成本,提升园区质量效益,推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土地资源更高效配置。二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更多采取务实有效的生产模式尽力延长低成本优势,以引进和留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低安全风险、低环境污染、低产品附加值的企业,采用“总部入园区、分厂到乡镇、车间进农家”的生产组织方式,就能极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轻财政补贴负担。三是坚持“三措并举”创新务实招商引资,依托资源优势寻找社会资本对接,更好地发展县域特色工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寻找上下游关联企业,尽力做长产业链,逐步构筑产业生态;依托乡情优势大规模推动返乡创业,构筑坚实的县域经济微观基础。
第二篇文章:务实推动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城市更新提质和精明增长。要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公共服务、重构县域城市商业生态等措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和精明增长。当前,城市化的外延式扩张告一段落,但内涵式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大势也没有改变。当今中国的人地矛盾,注定了只有推动城市化进程才能改变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状况,才能改变中国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此,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和居住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均等化水平;要构建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第三篇文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的现实国情,实践中要坚持以公共服务均衡为基础、以城乡要素互动为关键、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切实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发展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与创新乡村治理三项重点任务,真正筑牢现代农村的这“三根支柱”。
发展乡村产业,关键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需求牵引与市场导向,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管理创新,提高农业供给的适配性、灵活度与竞争力,重构农业供给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要找到“建设标准是什么、资金来源在哪里、群众工作怎么做”三把钥匙,形成“办得到、能推广、可持续”的务实创新模式。创新乡村治理,关键是要聚焦降低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两大直接目标,坚持以的建设为统领,坚持以群众自治为基础,坚持智治、德治、法治相结合,重构乡村治理新格局。
第四篇文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要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三、大胆深化重点改革
深化改革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三是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优化税收政策,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五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切实加强的建设
的领导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的领导贯穿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县域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加强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的思想建设,深入学贯彻,用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加强的组织建设,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好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加强的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五是加强的纪律建设,严明的纪律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六是加强的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我们要深入学贯彻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切实加强的建设为根本,加快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XX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底部支撑。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三)》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写好一份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三)要注意什么格式呢?以下是为您细心整理了关于《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三)》开头如何写,邀大家写作参考和借鉴,一起学习一下,您也可以查找更多相关信息《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三)》相关的范例。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三)相关关键词:高质量 大会上 县域经济 讲话 发展,范文,一起欣赏一下吧。让你的写作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