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大力纠治“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努力推动基层风气向上向好
打通“最后一公里”:持续纠治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
近年来,各级坚决贯彻关于加强基层风气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向纵深发展,力促建设向末端延伸。尽管基层风气持续向上向好,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但正风肃纪反腐上紧下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仍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隐形变异、沉渣泛起。因此,必须以不变的态度、不减的力度和严格的尺度,持续纠治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现实表现
“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是指在基层广泛存在的情节较轻的腐败和不良风气。虽然这些行为看似轻微,但在性质上与严重的腐败并无二致。通过对近年来上级下发的违规违纪问题通报分析,“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小多发极具“蚕食性”
相对而言,“微腐败”者权力不大、职务不高,但其行为却具有极大的“蚕食性”,影响极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贪图“小便宜”:一些基层干部对部属的烟酒、土特产照单全收;有的足不出户,饮食起居基本靠“保障”,生活用品基本靠“捎带”,个人事务基本靠“帮忙”。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单位的形象,也破坏了干群关系。
○ 滥设“小关卡”:部分基层干部利用职权设立各种不必要的关卡,增加群众办事难度,从中谋取私利。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公信力,影响了群众对的信任。
○ 销蚀的威信:正如雷峰塔因砖块被不断抽空而倒塌,每名员干部都是的一块砖,如果被“微腐败”日销月蚀,就意味着的基础逐渐被削弱,最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二、“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主要原因
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存在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一)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好
部分基层组织功能软化、作用弱化,管治不力、责任传导不足。有的基层组织工作行政化,“存在感”差,员群众遇到矛盾困难时想不到组织,也不找组织。这使得基层组织难以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教育引导没有跟上
一些地方开展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把从网上下载的教案不加修改直接装订成册,用发笔记提纲代替搞教育;有的不去讲堂堂正正的大道理,而是关注“爱听不爱听”一味迎合,热衷于兜售上不了台面的小道理。这种做法无法真正触及员群众的思想深处,难以形成有效的思想引导。
(三)惩治不够有力
面对不起眼的“微腐败”,有些人态度暧昧,认为批评教育即可,不必大动干戈。这种态度无疑给正风肃纪反腐埋下了隐患,让心存侥幸者无所顾忌,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四)法纪意识淡薄
部分员干部法纪意识淡薄,认为吃点喝点玩点不算啥,只要不进个人腰包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错误观念极易导致滥用权力违纪违法,损害的形象和公信力。
(五)制度笼子没扎紧
执行规章制度不坚决,搞变通、打“擦边球”,选择性执行,甚至明知故犯,抱着侥幸心理触碰“红线”。有些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成为摆设,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解决“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对策建议
“微腐败”虽微,但决不能“微治理”。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从严治的方针,深入纠治“微腐败”和不正之风,营造干净清爽的环境氛围,鼓舞干劲士气,密切内部关系。
(一)严抓学教育厚植思想根基
紧紧扭住员群众主体做工作,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教育引导,凝聚思想共识,不断增强纠风正气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 厘清感情与人情的界限:通过编印下发《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典型案例剖析》等资料,采取自学、领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大家充分认清“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具体表现、严重危害和症结根源,切实把感情与人情区分开来。
○ 打破课上与课下的壁垒:将查纠“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突出课堂专题教育的主体作用和课下经常性教育的引领作用,灵活运用橱窗、板报、广播等各种载体,使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深入人心,进而化为潜意识里的行为自觉。
○ 突出少数与多数的区别:牢牢抓住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要有针对性地加深加强。尤其是作为一线员,要带头遵守规条纪和规章制度,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给各级做出表率,以人格力量感召和影响部属。
(二)严格制度落实扎紧笼子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基层“微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漏洞,必须把纠治基层“微腐败”当作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依规落实,久久为功。
○ 坚持办事公开:严格落实办事公开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务,防止因监督不到位滋生不正之风,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畅通民主渠道:各单位的基层风气“监督员”不仅要有名,更要实,真正发挥好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作用。各级要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让大家诉求有处说、意见有处提,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合力抓风气的良好局面。
○ 建立常态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综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完善明查暗访、通报批评、监督问责等一系列机制措施,切实编密扎紧制度“笼子”,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常态化格局,推动基层风气建设由“一时严”向“一直严”“越往后越严”转变。
(三)严肃监督管理树立导向
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基层“微腐败”普遍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实施有效监督,制约权力的随意行使。
○ 监督领域全覆盖:结合逢年过节、奖励表彰等关键时段,针对敏感事项,紧盯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抓住主要领导、“领导身边人”和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关口前移、严格程序、全程监督,大力纠治插手基层敏感事务、侵占群众利益、搞庸俗关系等行为,实现监督全时段、全领域、全覆盖。
○ 监督渠道全贯通:建立用好网上论坛、基层事务公开和网上基层风气监察专栏;公开单位主要领导电话、纪检监察举报热线,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加强对举报信息的核实处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确保监督渠道畅通无阻。
○ 强化执纪问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现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严格按照纪国法严肃处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注重典型案件的曝光和警示教育,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
持续纠治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实现全面从严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专题党课:大力纠治“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努力推动基层风气向上向好》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专题党课:大力纠治“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努力推动基层风气向上向好》怎么写,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专题党课:大力纠治“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努力推动基层风气向上向好相关关键词:不正之风 党课 风气 基层 腐败,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修改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