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2025年03月13日)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全国高校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不断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以下从政策保障、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社会协同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思政课建设基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为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班子成员积极落实联系高校制度,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并亲自参与思政课程讲授,特别是针对“形势与政策”等专题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思政课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还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校长作为思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建专门的思政工作委员会,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思政课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需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规划思政课建设目标。一方面,通过细化考核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路径,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部分地区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 规范管理流程,提高执行效率
为了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必须严格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具体而言,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业务交流活动,帮助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方式全面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区域间、校际间的均衡发展。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吸引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需求。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课堂体验,使抽象理论变得更加直观易懂。一些高校尝试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从而加深对其背后深刻内涵的理解。
1. 创新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群体,精心设计差异化课程内容,满足个性化学需求。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鼓励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将其他领域知识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2.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
摒弃填鸭式灌输,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表达,逐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借助翻转课堂、项目制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既要避免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内容,又要防止因过于强调自主性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三、加强师资建设,筑牢思政课根基
教师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力量,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高低。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首先,要严把入口关,选拔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使其安心从教、乐于奉献。最后,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始终站在学术前沿。
1. 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育人本领
鼓励教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成果,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2. 强化师德师风,树立良好形象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要求教师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维护教育公平正义。
四、凝聚社会合力,共建“大思政”格局
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学校单打独斗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强大合力。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大思政”建设路径,广泛动员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邀请行业专家、模范人物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奋斗故事,传递正能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
1. 拓展合作渠道,整合优质资源
加强与各类社会机构的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将其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2.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优秀典型事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思政教育的热情和动力。,还要注重发挥家庭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保持定力、久久为功。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以及凝聚社会合力,必将推动思政课迈向更高水平,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下面整理的《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相关关键词:内涵 推动 高校 创新 建设,范文,一起欣赏一下吧。让你的写作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