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华)

  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华)

  (2025年03月16日)

  市会:根据市会年度监督工作安排,教科文卫委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市中医药事业以改革、传承、创新为主线,逐步健全了中医药服务体系,稳步提升了服务能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进了中医药强市建设。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要求,我市在中医药资源布局、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对标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当好改革“排头兵、探路者、实干家”要求以及中医药强市建设目标,我市中医药事业仍存在诸多短板弱项,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中医药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中医药支持保障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

  我市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仅为0.41张,远低于“十四五”规划设定的0.7张目标。,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执业医师仅有0.6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医类别医师占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数的比例较低,与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目标值25%存在一定差距,资源总量供给明显不足。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服务呈现弱化趋势,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普遍弱于同级综合医院,部分中医院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明显。

  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我市传统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与餐饮、文旅、康养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有限,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医药名方的市场化开发不足,中医药市场潜力尚未得到有效挖掘。

  (二)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

  部分区(县、市)和部门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中医门诊量补助15元/人、中医住院补助30元/床日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医保支持中医药政策方面还存在较大缺口,现行的门诊医保定额制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不相匹配。部分中医院、中医药机构因其年度门诊医保总额无法满足门诊量增加的需求,使得医保年度分担额度巨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机构发展。

  住院DRG支付方式(按疾病诊断相关组别支付费用),普遍适用于西医院,其支付模式不完全符合中医药特点,未能合理反映出以中医药为主导治疗方案的独特价值和成本结构,存在中西医治疗“同病同效不同价”现象,难以真正体现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

  (三)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受政策、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我市中医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全省共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名、岐黄学者5名,而我市无一入选。代表宁波市科技创新类领军人才的“青年科技奖、科技创新推动奖、科技创新特别奖”的三大奖项中,中医药类一直未有突破。部分本地中医药学科流派由于缺乏传承人员,学术思想、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中医人才招考困难、流失率高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优质中医服务的供给。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的“中医阁”分级诊疗点,受中医药人员配备短缺等影响,存在空置等情况,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工作建议

  (一)持续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加快健全我市中医药管理体系,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建议设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加大对中医药的倾斜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与中医药服务特点相适应的医保支付政策。

  针对中医优势明显、病种费用稳定、病例集中度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病种,探索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机构的门诊年度总额指标,并适当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加快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价格,调动医务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

  (二)全面优化中医药服务效能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医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鼓励和支持中医医院开展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快中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中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有效性。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增强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养老、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升中医药产业附加值。

  (三)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优化中医药专业设置,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支持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大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中医药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专项培训计划,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中医药人才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加强中医药经典理论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支持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遗产。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推动中医药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标准制定,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支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中医药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通过持续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全面优化中医药服务效能、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将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建设健康宁波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华)》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华)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小编与大家收集的《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华)》开头语如何写,邀大家阅读,一起涉猎一下,您能够找到更多相关资料《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华)》相关的范例。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华)相关关键词:工作情况 中医药 事业发展 我市 调研报告,开头语如何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让你从此不再是写作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