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目录/提纲:……

县委书记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锚定“育人初心”,把准优质均衡“方向盘”

  (一)守牢“立德树人”根本点,让教育有“魂”

  (二)聚焦“全面发展”着力点,让教育有“味”

  (三)站稳“以生为本”落脚点,让教育有“暖”

  二、破解“资源瓶颈”,打通优质均衡“中梗阻”

  (一)推动“城乡统筹”,破解“农村弱”难题

  (二)促进“校际均衡”,破解“择校热”难题

  (三)优化“资源配置”,破解“配置散”难题

  三、建强“师资队伍”,筑牢优质均衡“压舱石”

  (一)严把“入口关”,让教师“引得进”

  (二)抓实“培养关”,让教师“教得好”

  (三)畅通“激励关”,让教师“有干劲”

  四、压实“各方责任”,织密优质均衡“保障网”

  (一)压实“领导责任”,让“有人抓”

  (二)强化“协同配合”,让“合力强”

  (三)严格“督查考核”,让“落地实”

  ……

  县委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核心是锚定“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目标,把准工作方向、压实各方责任、破解堵点难题。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是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更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县、厚植发展根基的关键抓手。当前,XX县义务教育正处于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的关键阶段,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攻坚战”,更是检验我们执政为民初心、考验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

  全县上下要清醒认识到,推进优质均衡不是简单的“硬件升级”,而是教育理念、资源配置、师资建设、治理体系的全方位重塑;不是少数学校的“单点突破”,而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_之间的“整体跃升”;不是短期的“任务攻坚”,而是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今天,我重点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抓实抓细这项工作,确保优质均衡发展在XX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锚定“育人初心”,把准优质均衡“方向盘”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优质均衡的核心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必须始终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摆在首位,以正确的导向校准优质均衡发展的“航向”,让教育回归本质、彰显初心。

  (一)守牢“立德树人”根本点,让教育有“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优质均衡发展的“灵魂”所在。如果只追求分数提升、硬件改善,而忽视了学生品德修养、价值塑造,这样的“均衡”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我

  ……略…… 

  梗阻”。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推动教育资源向薄弱环节倾斜,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共享起来”,实现“城乡一体、校校达标、人人公平”。

  (一)推动“城乡统筹”,破解“农村弱”难题。农村义务教育是XX县优质均衡发展的“短板”,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不能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通过“输血+造血”相结合,让农村学校“强起来”。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学校硬件投入,不搞“撒胡椒面”式的投入,而是聚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环节,比如改善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配齐配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信息化设备等,让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落后”于城镇学校。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学校“软件”建设,建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机制,比如让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对子”,通过管理互通、师资互派、课程互享等方式,带动农村学校提升办学水平。要鼓励农村学校依托本地资源打造“乡土特色”教育,比如开发农耕文化课程、非遗传承课程等,让农村学校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真正成为农村孩子成长的“沃土”。

  (二)促进“校际均衡”,破解“择校热”难题。“择校热”是校际差距的直接体现,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我们要通过“规范+融合”,缩小校际差距,让每个学校都成为“优质学校”。首先,要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杜绝“掐尖招生”“变相选拔”等行为,从源头上减少“择校”需求。要均衡配置校内资源,比如严禁学校设立“重点班”“实验班”,确保每个班级的师资、设备等配置基本均衡,让每个学生在“家门口的学校”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条件。,要推动校际融合发展,建立“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等模式,让优质学校的管理经验、教学资源向薄弱学校辐射。比如,由优质学校牵头成立教育集团,实行“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开展”,让薄弱学校在“联盟”中快速提升办学水平。要鼓励学校之间开展“教研共同体”活动,比如组织跨校听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让教师在交流中成长,让学校在合作进,逐步消除“好学校”与“差学校”的标签。

  (三)优化“资源配置”,破解“配置散”难题。教育资源配置“散、乱、差”,是导致优质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我们要通过“整合+高效”,让教育资源“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一方面,要整合“存量资源”,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根据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等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比如对规模过小、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学校,采取“撤并+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要整合各类教育资金,建立“统筹使用、精准投放”机制,将资金重点投向薄弱学校、薄弱环节,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入”。另一方面,要提升“资源效益”,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县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课程、教学视频、教研资源等上传到平台,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生都能“足不出校”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统筹使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比如鼓励学校之间共享运动场地、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实行“错时使用、高效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

  三、建强“师资队伍”,筑牢优质均衡“压舱石”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优质均衡的核心是“教师均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更谈不上优质均衡。当前,XX县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失衡、能力不均、活力不足”等问题,这是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瓶颈”。我们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引才、育才、留才”相结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严把“入口关”,让教师“引得进”。“引得进”优秀人才,是建强教师队伍的基础。我们要打破“传统思维”,拓宽引才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投身XX县义务教育事业。一方面,要优化招聘机制,根据XX县教师队伍结构需求,科学制定招聘计划,不仅要招聘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还要注重招聘体育、艺术、科学、心理健康等“短缺学科”教师,解决“学科不均”问题。要创新招聘方式,比如采取“校园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面向高校毕业生、优秀在职教师等_,引进一批有潜力、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引才政策,在编制、待遇、住房等方面给予倾斜,比如对引进的优秀教师,优先解决编制问题,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生活补贴,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让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同时,要注重从本地选拔优秀人才,比如鼓励本地师范类毕业生回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本地教师给予政策倾斜,让“本土人才”成为农村教育的“主力军”。

  (二)抓实“培养关”,让教师“教得好”。“教得好”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要建立“全周期、多维度”的教师培养体系,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开展“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信念。要加强师德师风监督,建立“师德失范”负面清单,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确保教师队伍“清正洁”。二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建立“分层分类”培训机制,针对新教师、骨干教师、农村教师等不同_,开展“量身定制”的培训,比如对新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师徒结对”帮扶,对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外出研修”提升,对农村教师开展“信息化应用+乡土课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县委书记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目录 提纲:……  一、锚定“育人初心”,把准优质均衡“方向盘”  (一)守牢“立德树人”根本点,让教育有“魂”  (二)聚焦“全面发展”着力点,让教育有“味”  (三)站稳“以生为本”落脚点,让教育有“暖”  二、破解“资源瓶颈”,打通优质均衡“中梗阻”  (一)推动“城乡统筹”,破解“农村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