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交流发言材料
目录/提纲:……
一、坚持思想引领,以“凝心铸魂”夯实共同体意识之基
(一)突出教育培训“铸魂”
(二)强化理论武装“固本”
(三)抓好宣传引导“塑形”
二、建强干部队伍,以“头雁领航”凝聚共同体意识之力
(一)坚持标准“选好苗”
(二)注重培养锻炼“墩好苗”
(三)强化激励保障“护好苗”
三、夯实基层基础,以“强基固本”筑牢共同体意识之堤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堡垒”
(二)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当表率”
(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筑根基”
四、促进人才汇聚,以“智力支撑”激活共同体意识之源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育好才”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好才”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留好才”
五、加强自身建设,以“过硬本领”扛起共同体意识之责
(一)加强建设“提站位”
(二)加强业务建设“强能力”
(三)加强建设“树形象”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_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_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部门作为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职能职责,聚焦重点任务,在推进新时代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组织担当。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坚持思想引领,以“凝心铸魂”夯实共同体意识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强化思想引领,让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
(一)突出教育培训“铸魂”。将_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作为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的必修课,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推动教育培训全覆盖,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增强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比如,邀请民族领域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深度解读,让干部们从
……略……
、到发达地区学交流、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等方式,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特别是注重选派年轻干部到民族地区艰苦边远乡镇、重点项目一线、急难险重岗位经受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增进与各族群众的感情,提高处理民族问题和复杂矛盾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挂职干部的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及时掌握干部的工作表现和成长情况,为干部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激励保障“护好苗”。建立健全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对在民族地区工作表现优秀、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在提拔重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心关爱民族地区干部,落实好各项待遇保障政策,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比如,建立干部困难帮扶基金,对因家庭突发变故、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民族地区干部给予及时帮扶,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全身心投入到民族地区建设发展中。
三、夯实基层基础,以“强基固本”筑牢共同体意识之堤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是在民族地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功能,统筹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扩大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采取“四个一”措施,即一名县级领导联村、一名乡镇领导包村、一个县直部门帮扶、一名第一驻村,集中力量进行整顿提升,使基层组织成为宣传的方针政策、贯彻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比如,针对一些民族地区农村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通过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加强员教育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措施,不断增强组织的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
(二)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当表率”。教育引导民族地区广大员牢记初心使命,践行的宗旨,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_、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员“亮身份、作承诺、当表率”活动,设立员示范岗、责任区,引导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带头宣传的民族政策、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带头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同时,注重在民族地区优秀青年、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员,不断优化员队伍结构,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强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筑根基”。健全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各族群众依法参与基层治理,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族地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各族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民族团结和_。比如,在民族地区农村建立“村民说事”制度,让群众把心里话说出来,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开展“最美家庭”“文明村”等评选活动,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广大群众向上向善,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四、促进人才汇聚,以“智力支撑”激活共同体意识之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育好才”。立足民族地区发展需求,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导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实用人才。特别是加强对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文化、农业等领域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服务当地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好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交流发言材料》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目录 提纲:…… 一、坚持思想引领,以“凝心铸魂”夯实共同体意识之基 (一)突出教育培训“铸魂” (二)强化理论武装“固本” (三)抓好宣传引导“塑形” 二、建强干部队伍,以“头雁领航”凝聚共同体意识之力 (一)坚持政治标准“选好苗” (二)注重培养锻炼“墩好苗” (三)强化激励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