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部署,进一步明确“标准地”改革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流程,使“标准地”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结合我县“标准地”改革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概念界定

  “标准地”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在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性指标、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及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后,面向工业项目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

  (一)区域评价

  实行“6+N”模式。“6”指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矿产资源压覆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文物考古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六项区域性评价;“N”指除以上六项评价项目外,结合实际确定的其他区域评价项目。通过区域评价,能够有效减少企业重复评估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增强投资吸引力。

  (二)控制性指标

  实行“5+X”模式。“5”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用地标准、容积率五项控制性指标;“X”指除以上五项控制性指标外,结合实际确定的其他必要的控制性指标。这些指标旨在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三)通平条件

  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及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通过提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企业在获得土地后能够迅速启动项目建设,缩短项目落地时间,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提高项目的整体推进效率。

  二. 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本方案提出以下具体工作目标:

  (一)优化区域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评价体系,简化评价程序,缩短评价周期,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通过优化区域评价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二)完善控制性指标体系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和完善控制性指标体系,确保其与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相适应。通过科学设定控制性指标,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供水、供电、道路等配套设施,确保“标准地”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通过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

  三. 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本方案明确了以下主要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标准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改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各部门开展具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和信息沟通,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作

  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区域评价和控制性指标的设定;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立项和审批;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住建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保障。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完善政策支持

  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标准地”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通过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四)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标准地”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提高社会各界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专题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要求,掌握操作流程,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四. 实施步骤

  为确保“标准地”改革工作有序开展,本方案制定了以下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202x年1月-202x年3月)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启动。

  (二)试点阶段(202x年4月-202x年6月)

  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区域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探索经验。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完善改革措施,为全面推开奠定基础。

  (三)推广阶段(202x年7月-202x年12月)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范围,全面推开“标准地”改革工作。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x年1月-202x年12月)

  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改革方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标准地”改革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五. 保障措施

  为确保“标准地”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本方案提出了以下保障措施:

  (一)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将“标准地”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督查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二)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标准地”改革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区域评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改革工作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三)加强队伍建设

  选派业务骨干参与改革工作,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通过队伍建设,为改革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优化服务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六. 结语

  “标准地”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流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所在栏目:策划方案 > 内容摘要:一份优秀的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是怎么写的?下面同大家推荐分享几篇《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开头语,供大家阅读,一起拜读吧,您可进一步搜寻资料《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相关的范例。县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相关关键词:深化 改革 工作实施方案 标准,格式模板,仅供写作参考,阅读!提高写作效率。。